靳凤林:《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

  

  作者简介

 

  靳凤林,1963年生于河北新乐,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获得者。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政治伦理、生死伦理和比较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死,而后生》、《领导干部伦理课十三讲》等专著、教材1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10余项教学科研奖励。

 

  内容简介

 

  本书所考虑的核心问题:如何使当代中国的权力、资本、劳动三大社会阶层,不因深刻性伦理冲突导致混乱分裂,并使各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能够遵守正义性制度伦理规则,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和公平流动,并最终保持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一个社会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权力阶层、资本阶层和劳动阶层,并且保证这三个阶层在功能上的合理分工与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整体繁荣与进步。其间,如果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国家精英集团内部的重大分裂,那么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然而,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在职能分工上的有效合作,虽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但如果这两个阶层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即权力阶层资本化,资本阶层权力化,权力不再为民生谋福祉,而是成为要挟民众为资本服务的工具,即打着制定公共政策的幌子,扩张两阶层的利益,则必然导致对劳动阶层利益的肆意侵占,最终出现“赢者通吃”的结果。一旦这种状况不被遏制而任其发展,其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严重的社会不公,直至爆发巨大的社会动荡。东南亚和拉美部分国家社会改革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由分工合作走向利益结盟,劳动阶层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和自由民主制度徒具形式,导致这些国家军事政变和政治骚乱持续不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正确吸取前车之鉴。

 

  目录

  引言 中国道路:优势、问题与走向

  第一章 社会分层理论与当代中国的三大阶层

    第一节 深刻体认当代中国思想范式的根本转向

    第二节 目前中国学术界阶级阶层划分理论辨析

    第三节 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理论的提出

    第四节 对三大社会阶层划分理论的多维考量

  第二章 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的利益博弈

    第一节 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权力资本化

    第二节 资本阶层的道德二重性与资本权力化

    第三节 权力与资本的对立、结盟与良性互动

  第三章 权力阶层与劳动阶层的利益矛盾

    第一节 公权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干群矛盾

    第二节 权力阶层侵蚀劳动阶层利益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中国干群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路径

  第四章 资本阶层与劳动阶层的利益冲突

    第一节 当代中国劳资冲突现象的个性特征

    第二节 劳资冲突集体协商制度的道德反思

    第三节 劳资冲突法律调整内容的伦理基础

  第五章 民主政治制度伦理与制衡公共权力

    第一节 民主政治制度伦理的多维镜像

    第二节 政党制度伦理与民众的社会期待

    第三节 行政制度伦理与政府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依宪执政制度伦理与公权的合法运行

  第六章 市场经济制度伦理与规范资本运营

    第一节 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权力资本化

    第二节 资本阶层的道德二重性与资本权力化

    第三节 权力与资本的对立、结盟与良性互动

  第七章 公民社团制度伦理与保障劳动权益

    第一节 俯瞰西方公民社团制度伦理的整体景观

    第二节 透析中国公民社团制度伦理的本真面相

    第三节 建构中国公民社团制度伦理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公民社团制度伦理与党的群众路线传统

  结语 中国道路的伦理指向——公平正义

    第一节 社会各阶层的权责一致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的公平流动

    第三节 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伦理学会推荐语

  经过社外专家按照严格程序评审,人民出版社在2016年度上千种图书中评选出十本优秀学术专著,中央党校靳凤林教授的《追求阶层正义》高票当选。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的最终研究成果,曾获得“优秀”鉴定等级。

  作者在本书中站在政治伦理学的视角,就中国道路的后发优势、根本问题、解决办法、前景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道德检审,从而有效地揭示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逻辑大势,其基本结论如下:

  (1)中国道路的后发优势在于: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制度,也不同于凯恩斯之后西方的政府干预型市场经济制度,而是一种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将政府主导作用同市场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起来,将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有机统一起来,本着循序渐进的增量改革之路,通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快速增长。

  (2)中国道路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其中,权力与资本、权力与劳动、资本与劳动三大阶层之间的深刻性伦理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根本性矛盾。特别是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中的既得利益群体由良性互动走向赢者通吃,对劳动阶层的利益构成深度侵蚀,从而引发了权力腐败蔓延、资本逻辑盛行、贫富差距拉大、干群关系紧张、劳资冲突升级等突出社会问题。

  (3)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基础上,以系统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指导,深度改革和调整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的利益格局,通过建构民主政治制度伦理有效制衡公共权力,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合理规范资本运营,通过强化公民社会制度伦理充分保障劳动权益。

  (4)中国道路的终极伦理指向在于:以公平正义和共创共享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为指针,真正实现权力、资本、劳动三大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和公平流动,使国家、市场、社会进入一个动态平衡的良性运行状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好横亘在“中国道路”上的各种“中国问题”,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该书特别强调指出,一个社会只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权力阶层、资本阶层和劳动阶层,并且保证这三个阶层在功能上的合理分工与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整体繁荣与进步。其间,如果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国家精英集团内部的重大分裂,那么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然而,权力阶层与资本阶层在职能分工上的有效合作,虽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但如果这两个阶层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即权力阶层资本化,资本阶层权力化,权力不再为民生谋福祉,而是成为要挟民众为资本服务的工具,即打着制定公共政策的幌子,扩张两阶层的利益,则必然导致对劳动阶层利益的肆意侵占,最终出现“赢者通吃”的结果。一旦这种状况不被遏制而任其发展,其所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严重的社会不公,直至爆发巨大的社会动荡。东南亚和拉美部分国家社会改革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权力阶层和资本阶层由分工合作走向利益结盟,劳动阶层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和自由民主制度徒具形式,导致这些国家军事政变和政治骚乱持续不断。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正确吸取前车之鉴。

  该书所提供的权力、资本、劳动三维分析框架及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不仅对分析当代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各类重大问题,诸如: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欧盟危机、拉美和东南亚发展模式等,同样具有重大而广泛的镜鉴价值。正是该书所具有的上述独特魅力,成为其当选2016年度人民出版社十本优秀学术专著的重要原因。

首页    书籍介绍    靳凤林:《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
时间: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