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道德建设海珠样本

  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涌现出赵广军、李玉枝2名全国道德模范,占据广州全国道德模范的“半壁江山”。此外,截至目前全区还有7人获评“中国好人”,3人获评“广东好人”,45人获评“广州好人”,形成了独特的好人“群星现象”。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推动工作,既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抓手。广州市海珠区通过工作中一系列的“坚守”与“创新”,既牵住选树道德模范、践行好人精神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又在新形势下对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方式方法、促进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贯通进行创新变革,构建了具有典型价值的道德建设“海珠样本”。

 

  海珠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

  坚持“群众评、评群众” 不变的是“眼睛向下”的选树视角

 

  好人源于基层,评选扎根基层,才能起到“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的效果。广州市海珠区坚持政府搭舞台,群众当“伯乐”,推选出大家信得过、立得住的道德模范,扎实开展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

  “群众评”,建立自下而上的推选机制。注重“广泛性”,坚持采用区、街道、社区三级自下而上的好人推选机制,层层选树道德模范,具体包括建立联络员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等,确保推上来的典型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扩大“覆盖面”,建立媒体和群众即时推荐发现机制,重视发动舆论推荐身边好人。“救火哥”容坚、勇跳珠江救人的姚鸿鹄、“夺刀侠”黄兆景等就是通过媒体寻找、群众推荐的“海珠好人”代表。增强“透明度”,严格按照基层推荐、逐级遴选、群众评议、文明办审定等程序规范操作,保证一个环节不少、丝毫标准不降,确保推选出来的典型得到社会公认,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正因为长期坚持如此做法,赵广军、李玉枝作为广州市海珠区所选树的基层好人代表,才能逐级申报以致最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评群众”,用凡人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评选过程中,坚持把视角对准普通市民,把重点放在基层单位,注重从平常生活中寻找感人故事,注重挖掘普通百姓身边的“草根”故事、“草根”善举,在平凡人物身上发现可贵精神,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截至目前,广州市海珠区已推出100多名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这些先进典型大部分都是普通职工、民警、村民、学生、医生、教师、军人和社区居民等,属于群众中的“凡人善举”,事迹朴实无华、可信可学,体现了“群众评、评群众”的特点,为营造见崇德向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坚持全方位宣传推广 变化的是“微时代”的思维创新

 

  选树先进典型只是第一步,怎样更广泛、更有效地进行宣传推介又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广州市海珠区坚持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方式,注重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刊播“海珠好人”事迹;注重发挥宣传教育活动带动作用,组建由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各类道德讲堂开展巡讲。同时,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着力在“微”字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微时代”下先进典型宣传的方式载体,使道德典型由“盆景”成为装扮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微平台”创新网络宣传阵地。借助广州海珠发布、文明海珠等微博、微信平台,开辟“海珠好人”、“好人365”等专题专栏,在网上大力宣传推广身边好人的事迹,推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建立“海珠好人”志愿服务总队及道德模范的QQ工作群,推动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中国好人”冯荣炜等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接与“粉丝”互动,传播文明理念,播撒文明种子。2015年10月,李玉枝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后,广州海珠发布、文明海珠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微博、微信传播李玉枝先进事迹,在网民中引发强烈反响,直接参与互动网民就达10多万人次。

  “微文艺”创新社会宣传阵地。通过编印组织好人故事汇演、拍摄好人微电影等“微文艺”形式,开展大众化的道德典型社会宣传,拓宽好人好事的传播效应和引导效应。举办“海珠好人”故事汇演系列活动,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把“海珠好人”故事集体搬上舞台,系统生动地演绎“海珠好人”故事。联合广东省、广州市电视台有关栏目组,把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广州好人”李季颖、吕雪芬、冯荣炜等先进事迹搬上“微电影荧幕”,在辖区内各楼宇电视、LED显示屏等媒介反复播出,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海珠好人”的认知认同,提升学先进、当先进的参与感。

 

  坚持以点带面形成合力 不变的是对“好人好报”导向的倡导

 

  发挥道德模范先进作用,关键在于引导人们跟着学、照着做,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社会效应。广州市海珠区坚持不断完善道德模范帮扶机制,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怀,以点带面形成工作合力,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形成崇尚礼遇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关爱帮扶机制,营造“好人好报”价值导向。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制订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奖励礼遇帮扶实施办法,针对不同层次“海珠好人”给予1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适时邀请好人们参加各类重大节庆和纪念活动,组织好人们参与道德巡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入选的好人们切实感受到“好人必有好报”的温暖。注重实施普遍关爱和重点帮扶相结合。对区内所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基本情况进行摸查造册,定期在重要节假日组织各级领导对辖区内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进行走访慰问,实施重点对口帮扶,着力解决好部分存有困难好人的后顾之忧。注重软环境培养和硬件设施建设相结合。设立完善“社区公益大使”、“海珠好人工作室”、“赵广军志愿工作站”等工作室(站),把好人们的实际职业和工作室(站)的职能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慈善公益活动和公益道德讲座,最大限度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辐射带动作用。

  丰富道德实践活动,传递崇德向善的力量。组建由“海珠好人”组成的讲师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和各类道德讲堂进行道德故事分享,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人们崇善尚德、见贤思齐。重点加强诚信教育,组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单位或部门的代表以身说法,倡导传播诚信价值理念,组建“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组织诚信联盟”,签订互联网企业及中介机构诚信协议,唱响时代诚信强音。把学习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作为核心元素,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月、“我们的节日”、“靓海珠齐参与”等实践活动,持续进行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约束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培养市民良好文明生活风尚。

 

  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变化的是“魂”与“体”的时代内涵

 

  把思想道德这个“魂”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体”贯通起来,是学习宣传道德典型取得实效、形成力量的关键。广州市海珠区坚持科学把握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注重赋予“魂”与“体”不同的时代内涵,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之中,融入“广州绿心、国际展都、文化名区、幸福之岛、廉洁海珠”的实践之中,融入引领时代文明风尚、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变精神为物质,凝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

  以高度的自觉担当起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推手”。思想道德建设是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又根植于特定土壤之中。海珠区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打造“文化名区”为主导,把为民惠民利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城市环境建设上水平,深入培育岭南文化特色品牌,使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源头活水。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做足民生工程。系统整合“一城”“两环”“三名片”重点工程,打造全国特大城市中心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扎实推进“一园四馆”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构筑起海珠共有的文化民心和精神家园,使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最大的惠民工程。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做美做靓城市面貌。结合老城区实际大力开展“重点路段重点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让市民切实感受到道德建设在融入社会治理后带来的喜人成果。突出文化民生实事,做活带旺群众文化。抓好“一画、一琴、一歌”特色文化品牌和“一街一品牌”群众文化品牌,在全区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全力建好全区“一屋、一堂、两场、三室”等文化阵地,就文明礼仪、公民道德等10个类别100多项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学习宣传典型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精神富矿”。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的是思想观念,是文明风尚。先进典型正是观念坚定、道德高尚的代表,他们平凡中的伟大、质朴中的高尚,体现着一座城市的道德标杆,也是百姓身边最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海珠好人的发掘选树和学习宣传,顺应群众关切,符合时代需求,体现中心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动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相对接的强有力载体。坚持把学习宣传典型作为引领道德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融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英雄背后的英雄”李玉枝、用爱心点亮生命的志愿者赵广军、智勇双全“夺刀侠”黄兆景等先进典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坚持借力典型宣传积极服务社会民生,围绕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来选树典型,突出立足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的基本导向。涌现了乐善好施的李季颖、大爱无疆的援疆医生姜维、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郭建南等先进人物。这种把选树宣传典型人物思想行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的做法,实现了典型宣传和社会受众之间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全社会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进而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愿望,彰显城市道德高度,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海珠道德建设的启示

 

  “海珠样本”启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键要辩证把握“变”与“不变”,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使得道德建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在“变”与“不变”中展现时代特征。道德建设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历史性。广州市海珠区道德建设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赋予道德模范以时代所需、群众所盼的内涵。近年来主动调整选树道德模范的视角和理念,在道德模范的行业范围和年龄结构上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和突破:由过去某个行业或系统的模范,到目前来自各个行业和领域,既有医生和干部,也有普通群众;由过去的“50后”居多,到现在的年龄层分布更加均衡,真正做到了兼顾“老中青”,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让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能有可学习的同龄人榜样。海珠的实践表明,道德模范的选树工作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需求同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变”与“不变”中把握工作规律。遵循道德建设规律,要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把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和管理规章,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持久深入发展。海珠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色,在于建立健全了一套选树好人的制度,在于打通了发现好人、宣传好人、培养好人的良性循环:既让社区基层的好人好事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又能激起公众的道德热情,从而形成向善的社会氛围。海珠的实践表明,道德建设这个宏大命题要真正“落地”,必须狠抓制度建设,使抽象的价值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规则要求。只有如此,道德建设才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变”与“不变”中富于创造意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道德建设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对象呈现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搭建群众乐于、易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为了使得道德模范的事迹更加具象,广州市海珠区与专业艺术团队合作,将身边的好人真事搬上舞台,配合视频讲述及现代化的舞台效果,力求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系统地演绎区内身边好人的故事。除了常规宣传渠道外,还通过“@广州海珠发布”“@文明海珠”官方微博开辟了专栏分享身边好人事迹,赵广军等好人开通微博与网友互动。广州海珠的实践表明,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只有大胆创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使道德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才能感染群众,改造其原有的道德认识,形成新的道德认知认同。(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许芳)

首页    道德实践    经验交流    打造道德建设海珠样本
时间: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