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工作报告

  北流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清代翰林庶吉士李绍昉,著名诗人朱玉仙,著名巾帼英雄裴九娘,著名红军将领——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和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陈柱、冯振,当代著名作家林白、朱山坡等都是北流人。北流现有21个民族杂居,各族人民和谐共处,保持着良好的传统风俗和美德,造就了北流人崇德向善、爱老敬老、仁爱互助、见义勇为等优良传统,北流“好人社会”闻名广西区内外。近年来,北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慈孝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蔚然成风。在慈孝风气的熏陶下,北流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现将北流市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慈孝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千百年来,承蒙圭江母亲河的孕育与滋养,北流出现了许多孝子(女),形成了母慈子孝的淳朴民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形成了孝养、敬亲、立身等丰富多彩的慈孝文化内涵。根据记载,北流涌现出诸多被历代广为传诵的慈父(母)、孝子(女)典型,这些慈孝典型都以文献和民间故事流传于世,为北流地域文化增添精彩的一页。在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和统一行动中尽显大孝风范的冼太夫人,她是南北朝高凉县(今广东电白)俚(黎)人,生于南朝•梁朝天监十四年(515),史称她“生而贤明,夙多筹略,镇蛮平叛,于两粤人民有功”,隋文帝于开皇九年(589年)消灭陈朝,结束了历时30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冼太夫人立即归顺隋朝,被册封为“高凉郡太夫人”(引自袁钟仁先生<第一位巾帼英雄--冼夫人》),周恩来总理也称冼太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巾帼英雄”;为感谢冼太夫人对北流人民的功德,北流南部各镇都建有冼太夫人庙,并在每年春节、年例等节日开展活动进行纪念。在保护乡邻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之举中尽显大孝风范的裴九娘,据传裴九娘为北流市西埌平地山六井村人,是元末明初抗击土匪、保境安民的女英雄,死后乡亲在新圩梧村牛毛岭上为其立庙;3月17日为裴九娘诞期,新圩、西琅、民乐一带的群众,每年自发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进行纪念。以践行个人应尽责任和义务的平凡言行诠释慈孝双全的清代广西著名女诗人朱玉仙(1796~1861),生于博白县松山乡茂山村,26岁时嫁给北流县陵城镇拔贡黎玉章为妻,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随兴赋诗,其诗作渐趋成熟,婚后4年,丈夫悴然逝于任上,她悲痛万分,强撑弱体,代丈夫办好移交,然后携着独生幼子,跋涉万里,扶柩还乡,孀居几十年,教子读书,其子黎学箕亦中拔贡,于顺天府乡试中副榜,官至广东同知。以慈爱引导后人成长成才的夏友亮,民国版《北流县志》里的《夏友亮传》有关于北流附城夏屋“同胞三举人”的记载:夏友亮即夏老五,常陪三个儿子夜读至深夜而不知倦,并以此为乐;夏老五培养了“同胞三举人”,为北流科举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无疑是北流历史上长者慈爱关心、爱护、教育晚辈健康成长、立志成才的典范。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却不忘“孝”责的李绍昉,清朝道光年间,史称“才压三江”的李绍昉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十年之时,家乡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当年,道光九年(1826年)李绍昉受皇上恩准,携妻儿回乡守孝三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近年来,北流大力开展慈孝文化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慈孝先进人物,成为广西道德模范培植最好、最多的县市。顾家龙先生荣获“2015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陈进坤同志荣获“中国孝老爱亲身边好人”称号;陈显彬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钟耀荣同志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龙海清荣获“广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谢强华、谢明崇、谢明瑞、谢明裕(4人)群体荣获“2014年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黄业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最美乡村女教师”称号;李福全、罗智分别荣获2013年、2014年“广西十大公民楷模”称号;尤其是自治区道德模范黄恒荣同志致富之后,为感谢党恩,2001年拿出自己全部积蓄180多万元在“荒河旧址”建设起广西首家个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孝文化基地——颖川山庄文化园,14年来坚持免费对外开放;由于长期工作操劳,导致她中风瘫痪,其子女被母亲大孝义举所感动,卖掉广东茂名的一间铺面,继续为颖川慈孝文化基地投入50多万元;黄恒荣母子传承的慈行孝举得到北流社会各界一致称颂。

    北流慈孝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好人社会”的建设,先后成立“广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县级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广西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义工协会”和“广西首家草根慈善会”,北流还是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截至2014年,共募集慈善资金达3亿多元,其中田振华、陈泽坚、顾家龙、龙海盛、李运荣等人为公益事业捐款都超过千万元,2014年我市企业家陈泽坚、顾家龙荣登2014年中国胡润慈善榜,其中陈泽坚排名61位、顾家龙排名82位,是广西唯一登上中国胡润慈善榜的两位慈善企业家。对于北流这些慈孝善举,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作了“请北海同志阅。应予总结和宣传倡导”的重要批示。

 

    二、围绕“七进”活动,市民慈孝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一)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抓好慈孝文化宣传工作。通过支持教育系统举办一系列慈孝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氛围中养成宽仁慈爱、孝亲敬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一是举办慈孝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慈孝经典诵读、征文等比赛,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慈孝文化活动的积极性;2014年举办了北流市“农信杯”慈善征文比赛,参加人员达3万多人,最终评出《人间有爱》、《爱是慈善的主旋律》等264篇优秀作品;2015年举办了北流市慈孝文化征文比赛,参与人员达4万多人,参赛作品4万多件,进一步弘扬了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办“古韵学堂”慈孝文化展廊、“读国学经典• 学慈孝感恩”诵读比赛、“关爱儿童•弘扬慈孝”慰问留守儿童家园文艺晚会、“弘扬慈孝•感恩真情”书画即席比赛等慈孝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尊师重道的孝心,校园形成了崇尚慈孝的良好局面。二是全面推进校园慈孝文化工作。全市中小学校园掀起学习慈孝文化的热情,城南小学、丛义小学、六靖镇西山运荣小学、北流实验中学、城西初中等学校先后开设了慈孝文化园地和宣传长廊,清湾镇明瑞中学开设国学实验班的成效尤为显著,该校组织引导学生了解旧二十四孝内容、领会新二十四孝精髓,理解《弟子规》内涵、诵读国学经典,把慈孝文化教育同“送温暖”活动、“尊师敬师”、“感恩教育”、“献爱心”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及“鼓励式”学习方式,各学校纷纷邀请陈进坤、黄业珍等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到校授课,邀请励志人物黄友老师到校做感恩励志演讲,组织学生学习慈孝文化知识;积极创办慈孝文化月刊,刊登学生慈孝文化原创作品,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历代慈孝文化,从而培养起学生高尚的慈孝品德;学校开展慈孝文化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学大比拼,鼓励教师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老师自身慈孝文化知识水平。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孝德、自立、感恩意识,培育其良好品质。

     (二)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家庭”活动。积极树立新时期的家庭慈孝观,将慈孝文化与家庭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慈孝文化在和谐家庭、美丽家庭中的特殊作用。组织开展“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坚持慈孝文化从小抓起,截至目前,我市创建儿童之家23个,获得自治区示范性儿童之家5个,玉林市级示范性儿童家园7个。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大行动”、“农村妇女两癌救助”、“母亲邮包”、“春蕾计划”、“农村留守儿童慰问”等活动,深入帮扶困难老人、妇女和儿童。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十大孝子、十佳儿童、十佳家长、十佳好媳妇、十大优秀母亲和家庭美德等“孝行远播”评比表彰活动,树立了826个孝行典型事例,进一步推动家庭和谐发展;山围镇石根村13 年来连续开展孝顺媳妇评选活动,全村共评出孝顺媳妇150 名,其中孝顺媳妇温桂芳,家婆庞桂芳96岁,2000年以来,庞桂芳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寸步都要人扶着,温桂芳辞掉在广东的工作回家照顾婆婆,每天坚持给家婆按摩捶背松筋骨,一日三餐喂饭,扶着老人在庭院里散步晒太阳,为她漱口洗脸,当家婆满脸愁容时,她就对家婆说:“妈,我给你唱首歌跳支健身舞吧!”,她的举动经常逗得老人开心地笑了起来。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家庭”活动,把慈孝之举烙入人心。

      (三)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机关”活动。坚持用慈孝文化陶冶干部职工思想情操,不断提升北流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向困难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特殊群体送温暖活动,组建干部职工志愿服务工作队,确保志愿服务渗透到基层和社区服务站,使慈孝理念深入人心。我市举办了“激情铜州•我的中国梦”走进光荣福利院、特殊学校慰问演出,每年组织对特殊群体流动演出20场以上,实现“零距离”服务公众;免费为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子女举办了舞蹈、美术、书法、架子鼓四个艺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子女 3000多人次,使想学习却交不起培训班学费的孩子们也有机会参加艺术培训。机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演出以及重大节假日文化活动。近年来,市文联、诗词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以上慈孝作品征文大赛,并选取400多篇优秀作品在《北流文艺》、《勾漏诗词》上进行刊登;编印出版了《北流历代优秀慈孝诗词作品集》、《北流当代慈孝诗词选集》和《北流市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工作简报》。创作了一批慈孝文化节目,通过文艺下乡等形式深入农村以表演形式进行宣传。在《北流新闻》栏目中开设“共营好人社会”小专栏和专门开辟了《好人社会 大爱无疆》栏目,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现场活动等载体的有力宣传,使慈孝成为北流主流社会的共识。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机关”活动,在机关单位中形成了浓厚的慈孝文化氛围。

    (四)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社区”活动。一是在每个社区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为慈孝文化进社区创造良好组织保障。二是深入开展慈孝文化朗诵比赛、感恩教育等活动,各个社区共有8万多人参加了这些活动,使慈孝文化真正走进社区。三是典型带动,城南街道新兴社区友爱街开设了慈孝文化园地,制作了宣传专栏,开展了慈孝文化讲堂和道德讲堂等活动,并组织其他社区的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从而促进慈孝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全面铺开。四是开展各类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为社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仅2014年北流市各社区开展慰问老人和留守儿童达1800人次。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社区”活动,极大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培养市民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五)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农村”活动。市委、市政府结合“美丽北流”乡村建设,扩大慈孝文化在全市的覆盖面。随着民乐镇罗政村、山围镇石根村等孝心村纷纷建立,各镇都已成立了1个以上的孝心村,全市现已创建孝心村22个,这些孝心村经常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孝文化活动,把慈孝星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的评比标准,将慈孝文化讲堂和道德讲堂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孝老爱亲活动中,六麻镇石玉村黄圆圆同学为照顾伤重母亲,在高考前1个多月里,坚持守在病床前边看书、边照顾母亲,黄圆圆同学的孝心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并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她也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此外,北流市老龄办联合市在外商家创业总会等单位到六靖镇、民乐镇、山围镇、新圩镇等镇进行“敬寿星•创寿乡”、“家龙感恩•敬老孝亲”等慰问100岁寿星活动。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农村”活动,极大改善了邻里关系,营造出新农村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六)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公园”活动。北流立足本市特色,开创性地让慈孝文化事业发展与公园开发相结合,在公园建设阶段进行了规划,把历代优秀慈孝文化展示在公园里。如在会仙河公园主要游览线路上规划设置宣传专栏28个,大型宣传牌匾100个,主要内容是历代感人慈孝事迹和慈孝文化格言警句牌。每逢圩日,民间文艺队在各公园进行慈孝文艺表演,不完全统计,观看群众达28万人次。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公园”活动,拓宽了慈孝文化宣传面,提升了城市公园的文化品位。

    (七)着力开展“慈孝文化进社会团体”活动。引导广大社会团体学习慈孝文化,感受深厚的慈孝文化底蕴,感受传统慈孝文化之美,并参与到慈孝公益事业中来,为当地孤、老、残、困提供救助,促进教育事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北流见义勇为资金会募集资金1320万元,拨出善款650多万元奖励慈孝人士,积极开展敬老孝亲、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孤、拥军、公益等八大项27个大型的公益慈善活动,受惠群众达3万多人。顾家龙创业致富不忘感恩、回报社会,每年重阳节、春节、敬老月等重大节日,顾家龙都给北流80岁以上老人送去油、猪肉以及慰问金,并给老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十几年来,他捐资累计5000万元,用于孝亲敬老、举办学校、修桥铺路、美化绿化家乡、抗震救灾、爱国拥军、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其中,孝亲敬老事业一项捐款超过800万元,受益老人达8万多人次。北流把市光荣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北流富林中学作为重点扶助单位,极大地培育和树立广大民众的慈孝文化品质。2015年1月份至今,全市举行8个大型的慈善公益活动,受惠人员达2600多人,资金达110多万元。通过开展“慈孝文化进社会团体”活动,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为慈孝文化事业注入一股生力军。

    慈孝文化活动的全面推进,有效提升北流市民思想道德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近年来,北流市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县市区前列,其中2014年北流财政收入排广西县(市)第三位,GDP总量排在广西县(市)第四位。先后四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三、慈孝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建设和完善一批慈孝文化阵地和景观

    一是保护好慈孝文化历史古迹。包括大成殿(孔庙)、景苏楼、登龙桥、扶阳书院、赵氏司马第,以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进行合理保护与开发,包括民乐镇萝村、大里镇六厚古村、塘岸镇塘肚古村、塘岸镇戴氏客家围、民安镇兴唐李庄、西埌镇清代四角古城堡及民国平天楼庄园、新荣镇大元梁庄园及民国名流别墅、清代古庄园乌石楼及金陵楼等古代村落民居,其他慈孝文化阵地还包括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黎家庄、颖川山庄、李明瑞故居等。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使其成为典型的慈孝文化教育基地。同时,通过对北流地方慈孝民俗文化进行调查、发掘和整理,包括具有慈孝文化内涵的民间传说、艺术遗产、风俗礼仪、土特产品、乡约民规等,探索北流慈孝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轨迹,并将有关成果整理出版。

    二是打造一批“慈孝”文化景观设施。在会仙河公园建设“慈孝文化园”和慈孝文化长廊,在城西公园狗牯岭建设“慈善亭”和“孝义长廊”,在瓦窖头公园建设“北流公益慈善文化长廊”;加快建设适合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开展活动的场所;从2016年开始,在农村和社区建设“四位一体”的慈孝文化苑,内容包括慈孝大讲堂、农家书屋、慈孝文艺宣传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二)深入推进慈孝文化“七进”活动

    围绕“家庭慈孝文化倡导工程、全国农村孝文化普及与孝心村建设工程、社会倡导工程”三大工程,坚持把慈孝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不断推动慈孝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公园、进社会团体。一是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慈孝教育力度,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将慈孝文化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帮助青少年立孝德、学孝义、行孝道,培养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持续开展寻找北流最美孝德少年、慈孝文化讲堂、感恩教育、“献爱心”、“关爱空巢老人大行动”、“农村妇女两癌救助”、“母亲邮包”、“春蕾计划”、“农村留守儿童慰问”等活动,助推敬老孝亲、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孤、拥军、公益等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三是每年开展一次慈孝经典诵读比赛和“慈孝文化”征文活动;四是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孝心村”, 在“孝心村”内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孝文化活动;五是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十大孝子、十佳儿童、十佳家长、十佳好媳妇、十大优秀母亲、家庭美德等“孝行远播”评比表彰活动;六是通过优秀慈孝文化诗词作品集、简报、学习园地、专栏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宣传慈孝文化活动。

    (三)建立“慈孝北流”长效机制

    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以“七个强化”逐步完善慈孝文化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慈孝文化有阵地、有组织、有活动、有特色。

    一是强化组织机制,促进慈孝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把慈孝文化活动作为全市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建设创建总体规划,强化对慈孝文化活动的常态化推进。

    二是强化扶持机制,夯实慈孝文化活动的基础化平台。设立北流市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慈孝专项基金,对“慈孝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相应的资金扶持和人力保障,在传统节日对百岁老人和“六老”人员进行走访、慰问等。同时建立健全老年群体帮扶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立社会送温暖帮扶机制,做好“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的救助帮扶工作,并确定重阳节为“孝敬日”,为孤寡、贫困老人送去温暖。

    三是强化活动机制,丰富慈孝文化活动的群众性载体。修订完善文明市民公约和乡规民约,以村组、社区为单位与村民(居民)签订孝顺协议,把慈孝协议作为集体福利享受、评优评先、入党及党员评议和村干部竞选的重要依据。

    四是强化表彰机制,树立慈孝文化活动的标杆型人物。建立完善慈孝模范评定制度,采取“民主测评、初定星级、研究审核、公示定星、授星挂牌”的“星级创评”程序,每年评定一次慈孝先进典型;设立“慈孝榜”,每年评选“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大孝德少年”和慈孝家庭”、“慈孝村庄”等先进模范,延伸慈孝传承空间,营造人人争做慈孝模范的良好环境。

    五是强化品牌机制,打造慈孝文化活动的特色化队伍。发挥北流市义工协会及各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慈孝文化活动中的基础作用,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化服务队伍;建立慈孝宣传文艺队和敬老爱幼倡导队,通过文艺节目、慈孝歌舞等形式,弘扬慈孝文化,倡导慈孝风气。

    六是强化宣传机制,营造慈孝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围绕三大工程,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台、公众微信平台、网站、手机报、宣传窗、横幅标语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慈孝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古代孝子典故、生活中的慈孝典型。

    七是强化监测评估机制,促使慈孝理念成为人们自觉行为。各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机构和制度,确保监测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为当地慈孝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市“慈孝办”负责规划监测评估的组织领导工作,审议慈孝规划的监测评估方案,定期审议监测统计报告,发布监测统计成果;根据监测评估结果,考核实施规划的绩效,提出相应对策,促使慈孝文化深入人心。(中共北流市委办公室  2015年5 月18日)

 

首页    道德实践    经验交流    广西北流市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工作报告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