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畅:《好生活如何可能——基于价值论的思考》

 

今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烈、都更接近实现。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意义上看,“美好生活”就是“好生活”的日常表达。好生活是人类所有个体、组织群体和基本共同体的共同追求。好生活的终极主体是个人,但能否过上好生活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作为,而且依赖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个人的好生活与个人的好人格、好家庭、好学校、好职场密切相关,也需要好社会和好自然共同创造。好人格是个人好生活的充分主观条件,好家庭、好学校、好职场、好社会、好自然则是个人好生活的必要客观条件。在哲学史上,好生活历来都只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话题,实际上伦理学只能从个人的角度讨论好生活,政治哲学主要从社会尤其是国家的角度研究好生活,而好生活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研究。

好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状态,不只是好生活本身,更不是单纯道德意义上的善生活,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整体。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注意到了作为好生活的幸福生活的整体性。《尚书·洪范》最早表达了中国古典的“五福”幸福观,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按唐人孔颖达的解释,“五福者,谓人蒙福祐有五事也”,即一个人能获得的幸福所体现的五个方面。《礼记·祭统》云:“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对于这里所说的“无所不顺”,《礼记·祭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礼记·祭统》对幸福的阐述虽然有些许儒家的偏见,但也注意到了幸福之完备百顺的性质。先秦儒家和道家都把幸福理解为德性,而德性是人性的充分实现,这是对“幸福”概念的正确理解。其正确性在于,幸福或好生活被看作人的整体生活的完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好生活”的概念。他所关心的问题是:“人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回答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这里的“好”与“善”同义。什么叫活得好?“活得好”,用苏格拉底自己的话说就是“活得高尚、活得正当”。善也是人的目的,是人的本质,活得好,就是实现了善的目的,就是获得了善的本质。苏格拉底所说的“高尚”“正当”就是善的体现,也是人的本性的实现。

古典思想家非常重视道德、德性,并把德性视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他们生活的特殊时代精神的反映。在古典思想家生活的“轴心时代”,世界上几大古文明地区都充满战乱。那时,中国处于“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经历了一个城邦兴起、繁荣到急剧衰落的过程,其间伴随持续不断的战争;印度次大陆诸国分裂、相互兼并,后又被外族入侵。导致这些古文明地区长期战乱和苦难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的私欲(个人或家庭的物质欲望)日益膨胀,人们为了占有更多紧缺资源而你争我斗,尤其体现为不同基本共同体(城邦、国家)之间的战争。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的思想家面对这种社会乱局和人生苦难,苦苦思索和探讨其原因并寻求走出乱局和苦难的路径。通过对宇宙万物起源、结构和秩序的深刻哲学反思,他们发现人类的问题在于,人的私欲膨胀破坏了人的肉体与灵魂之间(古希腊的说法)或身与心之间(古代中国的说法)的平衡或和谐,人的灵魂或心在不断弱化甚至被湮没。这种灵魂或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实质上就是德性。古典思想家认为德性是人性的体现,因此他们以获得德性为好生活的核心内容的思想其实就是把好生活理解为生活的整体,而不是生活的某一个方面。

古典思想家深刻地意识到,人们的本性决定了人必然会追求好生活的物质方面,因而不必对这个方面加以关注和强调,问题在于人们为了物质上的好生活不仅忘却了好生活的精神方面,而且为了占有更多物质资源而争名夺利,导致战乱不已。因此,他们注重好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在今天,好生活的精神方面仍然比物质方面更值得重视。然而,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逐渐颠覆了古典的好生活观念,好生活观念从注重生活整体的繁荣或人性充分的实现转向了只注重资源的占有和欲望的满足,而占有资源最终还是为了满足欲望。因此,幸福观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可简单概括为从重视人性实现走向追求欲望满足。正是利益幸福观和享乐幸福观导致唯利是图、享乐至上、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物化,以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诸多消极后果。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只有当人类普遍追求人性的自我实现时,就是说,只有当人类个体普遍具有好品质、好人格时,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和世界是好社会、好世界,人类的共同家园是好生态、好自然时,人类才能避免近代以来在好生活追求上存在的偏颇,克服这些偏颇导致的严重消极后果,从而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好生活。无论是从本性看还是从历史看,人类都不能自然而然地具有好品质、好人格,拥有好社会、好世界、好自然,相反常常会走向其反面。人类的好生活需要依据正确的理论来构建。因此,人类要普遍过上好生活需要价值论的规导。

价值论研究最重要的实践任务是为社会提供价值体系及其构建方案,从而为理想社会构建服务。价值论要研究自然和社会的价值现象,但所有这些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是通过对价值本性、本质、规律的揭示为构建人类价值体系提供依据和论证。价值论最重要的使命是为人类社会构建理想的价值体系,为人类构建理想社会提供总体方案。在哲学体系中,本体论通过思辨构想为人类提供本体世界,展示世界的本来面目;知识论在此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多种可能世界,展示世界的可能面目;价值论则在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理想世界,展示世界的理想面目。价值论提供的理想世界就是它所构想的社会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的现实化,就是理想的现实世界。

理想的社会价值体系体现的主要领域,就是以好生活为中心的好人格、好社会和好自然,以及好家庭、好学校、好职场等。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以及人类如何普遍过上好生活。这是整个价值论的落脚点,任何一种价值论都必须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论。价值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本体论提供的世界本来面目、知识论提供的世界可能面目的基础上构建世界理想面目即理想世界。人类能够构建的理想世界只可能在日地月系统或天人系统的范围内,即力所能及的生态系统范围内。因此,对于人类来说,理想世界实际上就是以好生活为中心的好人格、好家庭、好学校、好职场、好社会和好自然。这就是价值论的基本结论。

(上文摘自本书前言部分)

 

 

书籍信息

好生活如何可能
——基于价值论的思考

江畅 著
2022年12月出版/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28-1056-0

 

 

内容简介

 

什么是好生活,如何构建好生活,这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本书基于哲学价值论的视角,思考好生活的本性及其可能的条件。从好生活的含义、意义、层次、维度、领域、美好愿景及其构建路径等方面回答了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称得上好生活的问题;从好人格的含义、层次及其对好生活的意义等方面回答了过上好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主观条件问题;从好家庭、好学校、好职场、好社会、好自然的界定及其对好生活的重要性等方面回答了过上好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客观条件问题。既有对中西方古典精神的弘扬借鉴,也有对当今热点问题的反思审视,层层递进,对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好生活、怎样做才能过上好生活这一人们普遍关切的重大人生问题做出独具见解的系统阐释,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视野开阔而重点突出,洞察精微且深入浅出,擘画人事之始终,揭示人生之真谛,洋溢着哲学智慧,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作者简介

 

 

江畅,1957 年8 月出生,湖北浠水人,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会原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双创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发表论文350 余篇,出版《德性论》《西方德性思想史》(四卷本)等著作36 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 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 项、二、三等奖各2 项,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奖和首届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优秀学术著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 项、重点项目1 项、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3 项,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1 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好生活

一  好生活的含义和意义

(一)好生活的一般含义

(二)好生活的测量和评价

(三)好生活的相对性和脆弱性

(四)好生活终极目的的意义

二  好生活的层次、维度和领域

(一)好生活的层次

(二)好生活的维度

(三)好生活的领域

(四)至善与幸福

三  好生活的愿景及其构建

(一)人类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二)构建好生活的主体及其职责

(三)个人的特殊作用

第二章  好人格

一  好人格的含义与意义

(一)好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层次

(三)好人格与好生活

二  身体健康

(一)人格与身体

(二)体质强健

(三)内心强大

(四)生命至上与生命质量至上

三  人格完善

(一)观念正确

(二)知识渊博

(三)能力卓越

(四)品质优秀

(五)完善人格与智慧

四  修身成人

(一)修身与好人格

(二)修体、修心、修性

(三)性福慧三修

(四)修身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章  好家庭、好学校与好职场

一  好家庭

(一)家庭的演变及其本质

(二)好家庭的含义

(三)好家庭与好生活

(四)好家庭的构建

二  好学校

(一)学校的演变及其本性

(二)好学校的含义

(三)好学校与好生活

(四)好学校的构建

三  好职场

(一)职场与职业

(二)好职场的含义

(三)好职场与好生活

(四)好职场的构建

第四章  好社会

一  好社会的含义和结构

(一)好社会的不同理论方案

(二)好社会的一般含义

(三)好社会的结构

(四)好社会的可持续性

二  好社会与好生活

(一)人类对好社会的追求

(二)好生活的普遍实现

(三)良好社会条件的创造

(四)社会公正的实现

三  好社会的构建

(一)构建规导好世界的思想理论

(二)构建好世界的社会系统

(三)凝聚世界各方力量

(四)融汇和创新人类文化传统

第五章  好自然

一  好自然的含义与意义

(一)好自然与和谐生态

(二)和谐生态的基本特征

(三)和谐生态的价值

二  构建和谐生态之必然

(一)人对和谐生态的依赖

(二)自然惩罚的警示

(三)现代文明的实力

三  构建和谐生态

(一)保护、治理与改造

(二)敬畏与感恩

(三)更新好生活观念

参考文献

人名术语索引

后记

首页    书籍介绍    江畅:《好生活如何可能——基于价值论的思考》
时间: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