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凤林:《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本书序言(节选)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一书自2018年出版以来,历经多次加印,2023年又作了修订再版,在一年多时间内修订版也很快售罄,这种热销现象的发生让我始料未及。虽然我内心深处非常清楚,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只有经历了大浪淘沙的漫长历史过程之后,才能逐步积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经典。但是,一部比较伦理学的研究论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又的确使我格外欣喜。
就理论建构因素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内蕴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然而,要正确理解这三种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及其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建构为当代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必须从古今中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中汲取合理经验与历史教训。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当代西方国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不遗余力地推广所谓“普世价值”,如何深刻把握西方“普世价值”赖以生成的历史根源、核心内涵、运演机制、虚伪霸道等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可资批判鉴借的思想资源,无疑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亟待完成的重大任务。而本书的相关研究结论对完成上述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滋补有加和释疑解惑的作用,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当然,本书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还与其独特的运思理路和笔调意趣有关。本书站在新一轮全球化深入演进的立场,不仅对儒家和基督教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的宏观背景、研究模式和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辨析;更是以儒家和基督教独特的文化表征符号——祠堂与教堂为切入点,结合其赖以生成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做比照;特别是儒家与基督教具体价值观的精细对照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并占据了全书的主要篇幅;最后本书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根本原则,并对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领域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求解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整体上看,本书的行文风格清新洗练,晓畅明快,在平静如水的文字中蕴藏着一种洗尽铅华、慰籍人心的深沉张力,仔细读来让人对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差异和内在关联,形成一幅论理深刻、清晰峻朗的立体性思想画面。
靳凤林
2024年11月
于中共中央党校颐北精舍
作者简介
靳凤林,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长期担任中央党校省部班、地厅班、中青班核心课程主讲教员。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荣获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奖、国家图书奖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主要从事政治伦理和比较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高端智库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追求阶层正义: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权力与资本:中西政商关系的伦理视差》《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王道与霸道:中西国家治理逻辑的伦理比照》等专著、教材18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3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欧洲重要期刊《21世纪马克思》等国内外权威刊物转载。